【手部常見的痠麻痛疾病 來做個簡單的自我檢視吧】
現代的工作型態越來越多樣化、生活步調緊湊壓力大,加上3C用品盛行,手部的使用負擔持續增加,長期重複的使用手部或是維持錯誤的姿勢,痠麻痛的症狀可能就會悄悄地出現囉。痠麻痛症狀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掌、腕、肘部的相關疾病,置之不理的話,症狀會不斷惡化,後期更可能會影響到手部的功能,不可不慎!以下我們針對三種手部常見的疾病—腕隧道症候群、媽媽手和網球肘做個簡介,定期幫自己和親友做簡單的檢視,如有疑似的症狀,建議盡快尋求醫療協助喔。
大綱
1.腕隧道症候群
2.網球肘
3.媽媽手
4.溫馨提醒

【半側手麻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】
腕隧道是由8塊腕骨及其上方的橫腕韌帶所圍成的通道,裡面有9條韌帶及正中神經通過。當腕部受傷或長期重複的動作後,會造成周邊組織腫脹、發炎或韌帶增厚,這時就會壓迫到穿過其中的正中神經,就像汽車行走在狹窄的通道內窒礙難行一樣。正中神經主要支配拇指側的肌肉動作,還有前三指及無名指橈側一半的感覺功能,所以前三指麻痛及握力減弱是前中期很典型的自覺症狀。
|好發族群|
- 女性比例較高
- 長期使用電腦工作者(所以又稱滑鼠手)
- 過度使用腕關節的運動員
|常見症狀|
- 手部麻木痠痛
- 拇指動作障礙
- 前三指麻痛感
- 拇指根部肌肉萎縮(嚴重者)

【不是網球健將也可能碰到的網球肘 】
網球肘的正式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,雖然稱為「網球」肘,但大部分的患者其實並非是網球運動員。網球肘常見於需要反覆使用伸腕肌鍵的工作,尤其是需要反覆搬或是提重物者,自覺症狀是肘關節外側會有明顯的疼痛(壓痛或使力時疼痛)。另一種類似的疾病稱為高爾夫球肘,正式名稱為肱骨內上髁炎,顧名思義,疼痛的位置是在手肘的內側。
|好發族群|
- 反覆搬重物者
- 需反覆鎖螺絲的工作者(手臂旋前)
- 繁重家事工作者
|常見症狀|
- 手肘外側疼痛
- 麻木刺痛感
- 脹痛感
- 手臂痠重難使力

【照顧寶寶也會職業傷害? 讓人困擾的媽媽手 】
媽媽手又稱迪魁文氏症(de Quervain's disease),是指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共用的滑膜有發炎之情形,自覺症狀為拇指活動時,在拇指與手腕交接處有疼痛感、緊繃腫脹感或使不上力的感覺。媽媽手常見於育嬰期的女性,因照顧嬰兒的長期托抱姿勢,及反覆地擠奶餵奶造成;另外切菜下廚、清潔工作等反覆使用大拇指的工作也容易出現相關症狀,所以常常一手包辦家裡大小事的「媽媽」這個身分確實算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。當然媽媽手患者並不僅限家庭主婦,還包括了廚師、清潔人員、文書工作者等,另外對於會常接觸到點鈔工作的,例如會計、銀行行員等,也算是一種「數錢數到手抽筋」的職業病。
|好發族群|
- 育嬰期女性
- 廚師
- 會計、銀行行員(點鈔)
|常見症狀|
- 拇指靠近手腕處疼痛
- 腫脹感
- 拇指活動時緊繃使不上力

【最重要的溫馨提醒】
這三種疾病不論在日常生活、運動或是工作場合,只要過度的手部活動就有高度風險。所以當相關的症狀出現時,務必盡快至骨科或復健科就醫,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。而日常預防的方式不外乎減少反覆使用、適度休息、做伸展活動,另外也建議手部活動時配戴適合的護具,各種護具的適用對象請參考一圖通,歡迎來店參觀選購。
